昨天,隨著11:30分的鈴聲響起,推遲了一個月的上海高考-語文科目,終于落下了帷幕。
和此前全國高考時一樣,上海高考的作文題目也同樣引起高度關注和熱烈的討論。
相比于已經(jīng)公開了的其他2022年高考作文題目,上海高考作文可謂是“言簡意賅”。
但題目字數(shù)少并不代表簡單,網(wǎng)友們在看完作文題目后的感受,大致分為兩種:
“提示不夠,不知如何下筆”和“還是思辨,還是熟悉的味道”
無論難與易,都是對考生三年高中生涯的考核。相信只要平時功夫深,高考場上就會大放異彩!
而在茶余飯后談笑之余,透過語文作文考核,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: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作文和10年前的作文,考核方式完全不一樣?這背后透露的信息有哪些?
這個問題,還需要回到作文本身來尋找答案。
10年高考作文變遷大賞
對比10年前后的作文,不難看出:語文學科也在悄悄發(fā)生著“變革”。
10年前的作文是“一元思維”,作文立意大多是“堅強”、“理想”、“母愛”等等,只能從一個角度來寫。
考生在考前牢記幾個相關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,只要不跑題就能得到一個不錯的分數(shù)。
比如臥薪嘗膽的勾踐是刻苦自勵的代表;汶川地震中被截去雙肢,卻依然在輪椅上翩翩起舞的女孩是堅強的化身;創(chuàng)下手機帝國的喬布斯,是夢想的追逐者。這些例子,哪個90后沒有寫過呢?
后來作文進化到“二元思維”,題目中給出的事件或想法可好可壞,這就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考力。
比如2016年的浙江卷《虛擬與現(xiàn)實》。
這樣的作文難度有所提升,但只要平時注重閱讀,積累足夠多的素材,考試時就不怕無處下筆。
而現(xiàn)在,從上海高考一角,足以洞察高考作文已然升級成“多元思維”,這意味著同學們需要具備更加靈活的思辨能力,要在不同的關鍵詞或現(xiàn)象評價中總結、比對、思考。
同時,這樣的作文開放性也很強,沒有固定的立意,同學們還需要發(fā)散思維,多角度思考,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作文“改革”前后的變化顯而易見,聚焦當下,現(xiàn)階段的作文主要考察兩項能力:一是思辨能力,二是發(fā)散性思維。
衍生的3個寫作困難
思辨能力和發(fā)散性思維對同學們的考察更為綜合性,它需要同學們至少從三方面思考,即分析評價能力、歸納推理能力、想象發(fā)散能力。
但縱觀4年來的高考結果,不少同學在運用思辨能力和發(fā)散性思維上,存在一些困難。
# 01、分析評價單一片面
對于作文材料中給出的事物或者現(xiàn)象,很多同學不能站在全面的角度綜合看待,也因此無法展開多層次的論述。
如,2018年全國Ⅱ卷作文題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當年,大部分同學從 “事實證明,沃德是正確的”這句話,準確把握住了作文方向,即多維度分析 “沃德為什么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”。
即使如此,不少同學也因為分析角度過于片面或沒能多角度思考而造成失分。
#02、 歸納推理能力薄弱
歸納視角狹窄,推理能力單薄,也是同學們普遍存在的作文難題。
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題“熱愛勞動,從我做起”,意在引導同學討論“科技發(fā)展的現(xiàn)代社會是否應當繼續(xù)發(fā)揚熱愛勞動的精神”。
同學們有的直接將勞動劃分為熱愛與不熱愛兩種,討論兩者的區(qū)別,而沒有結合“科技發(fā)展的現(xiàn)代社會”這一關鍵信息。
有的則簡單論證勞動對社會的貢獻,而沒有多層面、多角度考慮,再多去論證勞動的可能性,比如勞動創(chuàng)造未來,勞動是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等等。
#03、想象發(fā)散不夠豐富
看到紅色,你會聯(lián)想到什么?有人會說:蘋果、口紅、太陽。這便是發(fā)散思維。從一個點出發(fā),連接不同的事物、人、地點,甚至空間等,發(fā)散性思維就是這么神奇。
作文的書寫也是如此,作文主旨是點,文中所使用到的論點論據(jù)、人物事例是另外的點,用文字進行連接,就形成了作文。
但在看到一個新的作文題時,有的同學總是很犯難,不知道寫什么,或根本寫不夠800字,這是“無米之炊”和“少米之炊“。
這就反應出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少,閱讀不多,見聞不廣。
如何破解:培養(yǎng)閱讀習慣
不管是10年前,還是10年后,作文“變革”的動靜再大,也無法剝離閱讀而獨自存在。所以,想讓孩子在語文上取得成就,閱讀必不可少。
不僅是為了增加素材積累,閱讀還能提升記憶力和理解力,甚至還有應用,分析,評價和創(chuàng)造等更深層次的能力塑造,而這些能力又剛好逐一對應高考作文所考察的思辨能力和發(fā)散思維能力!
但是必須承認一點,這對家長的閱讀指導要求非常高。因此最好在“閱讀黃金期”,即0-6歲時就為孩子培養(yǎng)起閱讀習慣,以及閱讀方法。
具體怎么做?或許“小奇繪本館”的老師,可以給各位家長一些啟發(fā)。
#01、 選擇適讀繪本
買繪本的學問可大了,不能單從年齡出發(fā),還要結合孩子本身,有的孩子對色彩敏感,像《點、點、點》、《我爸爸》、《我媽媽》這一類繪本容易引起孩子的關注。
有的孩子情感更加豐富,容易代入故事中,《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》、《公主怎么挖鼻屎》這一類情節(jié)豐富的繪本比較適合。
總之,選擇繪本一定要多維度考量。就像“小奇繪本館”的老師,首先根據(jù)孩子年齡,再根據(jù)孩子的興趣愛好,最后評估繪本的可讀性與傳達價值,多層次為孩子選擇合適書單。
#02、繪本中啟發(fā)思維
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的邏輯思維,但其實在孩子小時候,繪本就是最好的思維啟發(fā)工具。
3歲左右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處于萌芽階段,在閱讀完繪本故事后,我們可以圍繞故事主題,通過手工、拼圖、游戲的方式,強化邏輯思維。
小奇繪本館的老師教各位家長一個簡單易操作的小游戲:在一堆圖片中,讓孩子找到兩張相互之間有聯(lián)系的,比如花與澆水壺,畫板與蠟筆。這個游戲,也是老師們在繪本課堂上經(jīng)常使用的哦~
而對于年齡大一點的4-6歲孩子來說,找圖片過于簡單沒有挑戰(zhàn)性,此時可以讓孩子挑戰(zhàn)“思維導圖”。
對繪本的內(nèi)容、主題、觀點等進行具體的推理與概括。
#03、讀—說—寫,逐步過渡
孩子在兩三歲時,最容易引起家長關注的一個點就是說話。為什么我的孩子不會說?為什么我的孩子只能說單詞?
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,但首先家長要先自省:有沒有給孩子足夠多的“輸入”。比如平時多和孩子說說話,多給孩子讀繪本。先有“輸入”,才會有“輸出”,也就是只有聽的夠多,孩子才能逐漸開口。
總之,在繪本指導中,老師也好,家長也罷,一定要做好“導游”身份,指引孩子在圖畫書中觀察細節(jié),自由表達,引發(fā)思考和感悟。
如果家長們想要了解更多閱讀培養(yǎng)方法,或者想要和孩子一起加入“小奇繪本館”,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哦!